相信对纯碱市场一直比较关注的朋友,最近会有一种印象,纯碱好像突然之间变得不再紧缺,甚至已经过剩了。体现在价格上就是期货价格带动现货价格不断走低。 但如果我们梳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数据,又会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供应端还没有新的产能落地,需求端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的总日熔还在持续增长,在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理论上纯碱不会出现全产业链累库的情况,那价格为何绷不住了呢,是平衡表已经扭转了吗? 我今天无意再重新推导一遍平衡表,因为之前的文章已经推过,今天聊几个近期可能对市场影响比较大的点吧。 根据隆众资讯的最新统计,截止4月27日,国内纯碱厂家总库存为44.42万吨,环比增加5.74万吨,涨幅14.84%。厂库已经从3月底的最低位25.23万吨,上涨了接近10万吨,已经是连续4周累库。 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重碱的需求比较稳定,主要是轻碱下游需求不好,所以累库应该主要体现在轻碱环节才合理。但我们实际看到的数据并不是这样。 就节前一周的数据来看,总共累库5.74万吨,其中轻碱只增加了2万吨,而重碱增加了3.74万吨 从上面轻重碱库存对比来看,重碱累库的速度明显比轻碱更快,幅度也更大。而且这还是发生在重碱率下降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碱厂最近一个月的重碱率从4月初的56.35%,下降到了月底的55.55%。 所以,我们常规认知,轻碱需求不好,重碱率提升等等,都不是事实,更不是重碱累库的原因。 通过对产业数据的梳理,我发现问题还是出在开工率上。节前一周的开工率是94.36%,环比增加1.42%。在高开工率的背景下,纯碱最新的周度产量数据达到63.05万吨,处于近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虽然碱厂口口声声说,库存压力不大,保持着正常的生产节奏,但实际上他们都在抢跑。抢在远兴能源新产能上来之前,尽可能地开足马力生产,最大幅度地兑现利润。 这种抢跑的心态,不仅体现在开工率上,更体现在价格上。 在期货盘面提前交易宽松预期的背景下,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厂商,轮流充当降价急先锋的角色,带着整个产业在低库存的背景下,被迫加入到价格战的行列中来。 纯碱行业的“囚徒困境”,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商品在高利润的背景下,难以达成有效的价格同盟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从供需的角度,大家本可以挺价的,毕竟下游库存低,碱厂的库存也不高,但由于队伍内总是有人想抢在其他人之前行动,导致本来是占据主动的一方,结果变成了被动的一方。 在平衡表没有变之前,人心已经先变了。这是纯碱这一轮跌价的最直接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下需求端的情况。首先看一下浮法+光伏总日熔量,最新的数据浮法玻璃日熔量16.17万吨,光伏玻璃8.53万吨。今年以来,浮法玻璃日熔连续上升,而且接下来复产点火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光伏玻璃虽然最近几周没有新点火,但今年总计2万吨日熔的增量还是可以预期的。 也就是说,浮法+光伏的总日熔,今年将是互相接力,持续增长的势头,这一点没有太多的悬念。 在这里提一个很多人没有过多留意的问题,这就是玻璃、纯碱旺季的错配问题。 一般来说,8-9月份是玻璃的旺季,房地产市场传统的“金九银十”行情,玻璃作为竣工端的重要需求,要提前反映。而纯碱在8-9月份却是一个检修的高峰期。这在往年纯碱库存高的时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今年情况有点不一样,值得拿出来单独讲一讲。 目前,玻璃厂经过前期的一轮去库之后,库存压力已经基本上释放完毕。加上,玻璃现货端持续涨价,已经让玻璃厂具备相当可观的生产利润,跟之前高库存低利润的环境已经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目前经过几轮涨价去库之后,玻璃厂规格不齐、库存低的问题开始显现,玻璃厂需要提高开工负荷来满足下游的需求。 如果到了6-7-8月份,玻璃终端的需求还一直向好,甚至日熔量还进一步提升,那目前全行业平均10-15天的纯碱库存是不可持续的,一旦纯碱厂集中检修,或者物流环节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有一些突发事件,玻璃厂将会非常被动。加上玻璃厂现金流极大改善之后,原料补库的需求会不会有所增加呢? 哪怕仅仅是为了安全生产的考虑,手里有钱了,是不是应该多备一些原料库存以防万一呢? 而如果玻璃厂集中入市采购纯碱的话,那目前纯碱厂库存又将快速见底,哪怕远兴能源新产能上来,在8-9月份能够兑现的产量还是非常有限,不足以弥补这个巨大的缺口。 我认为这个因素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去年到今年纯碱这个品种的行情演绎,也着实让我从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甚至对玻璃、纯碱这个产业链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我最大的感触是,平衡表好推,人性不好推。一个商品当处于长期暴利的情况下,哪怕明明平衡表很紧张,明明库存压力不大,也可能会不断地降价抢跑。因为高利润的价格同盟注定无法长久。 但当一个商品下游把库存压缩到极致的背景下,也要预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商品价格可能在下游集中恐慌性补库的过程中,上演惊天大逆转。在其他品种上曾经上演过这种剧烈反转的行情,比如前段时间的豆粕。 那纯碱会不会上演同样的故事呢?当然,在目前这个节点上,我们无法明确给出答案,这需要一些条件来促成。我只能提出这个可能性。 此外,金融资本的介入,对产业的影响真的太大了。这一波纯碱的下跌,期货的负反馈效应非常明显。很多人说,纯碱,特别是重碱,完全是被期货带下来的。 所以,对于纯碱产业内的人来说,不管是乐意不乐意,主动学习期货、拥抱期货,与金融资本共舞,可能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