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斌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加息之路临近尾声,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成为主流。 2023年5月,海外主要央行中,仅南非央行加息50个基点,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新西兰央行组团加息25个基点,韩国央行、印尼央行、土耳其央行、巴西央行、墨西哥央行选择按兵不动。 (数据来源:各央行官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趋势是,在加息之路尾声阶段,各大央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厚,非连续性加息可能成为新常态。澳大利亚央行4月暂停加息,到了5月又意外加息25个基点。相似的剧情也可能发生在美联储身上,6月美联储大概率将暂停加息一次,7月可能又会再次加息。 “落后者”仍在追赶 在G7经济体中,英国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经济预期垫底,而通胀却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预计,2023年英国经济将下跌0.3%,是G7中萎缩幅度最大的经济体。在英国4月CPI仍高达8.7%之际,欧元区4月CPI为7%,美国为4.9%,加拿大为4.4%,日本为3.5%。 在严峻的通胀压力下,5月11日,英国央行宣布连续12次加息,将利率再次上调25个基点至4.5%,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1年12月以来已累计加息440个基点。英国央行以7-2的投票结果通过此次利率决定,有2名委员投票赞成维持利率不变。 (来源:英国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层面的调整也值得关注,由于能源价格走低以及失业率增幅较小,英国央行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GDP预期上调,预计今年英国经济将避免陷入衰退。不过,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也承认,预计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滞胀,经济增长前景略有好转,但并不强劲,过去的利率上调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拖累经济。 英国央行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为0%,此前预期为-0.7%;2024年英国经济将增长0.75%,此前预计经济将收缩0.25%;英国央行还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25%上调至0.75%。 尽管经济压力较此前有所减轻,英国央行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主要发达国家中英国经济预期仍然垫底,而通胀却远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在美联储基本决定暂停加息后,英国央行还将面临更艰难的抉择。 5月24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CPI同比上涨8.7%,自2022年8月以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但仍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8.2%。环比来看,英国4月CPI较3月增长1.2%,创下2022年10月以来最大增幅。 随着英国CPI数据再传“噩耗”,英国央行暂停加息的时点大概率将进一步被推迟,暂时的政策重心仍将偏向于抗通胀。 英国通胀问题更为顽固,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英国是能源净进口国,对能源价格上涨比较敏感。其次,脱欧使得英国进口商品交付时间延长,贸易成本提高。第三,年初西班牙和北非出现的极端天气影响了部分蔬菜的收成,对英国食品进口和国内供应等带来影响,导致食品价格居高不下。第四,疫情对英国劳动力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劳动力缺口较大,岗位空缺率迟迟未得到改善,以至于劳动力工资增速较高,导致“薪资-通胀”螺旋出现。 事实上,2021年12月,英国央行便已经打响主要央行加息“第一枪”,比美联储早了数月,但英国央行加息速度之慢饱受批评。英国央行12次加息累计幅度为440个基点,而美联储10次加息幅度便达到500个基点。如今美联储利率区间已经“后来居上”,升至5.00%~5.25%,而英国央行利率为4.5%。 在通胀爆表背后,英国央行的政策失误有很大责任。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已经承认,英国通胀在俄乌冲突前就已经在上升,政策制定者低估了薪资和价格上涨力量的持久性,面临的冲击前所未有。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通胀的回应有所迟缓,因为担心政府逐步结束支持就业的职位保留计划可能会导致失业率飙升。 50基点加息踪迹难觅 激进加息潮已经过去,如今在欧美主要央行中,已经很难见到加息50基点的踪影,即使是此前多次加息50个基点的欧洲央行也已经转向25个基点的温和加息。 5月4日,欧洲央行决定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一“降级”举措符合市场预期。3月欧洲央行曾顶着银行业危机压力,兑现了加息50个基点的承诺。从5月10日起,欧洲央行存款便利利率升至3.25%,边际贷款利率升至4.00%,主要再融资利率升至3.75%,达到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来源:欧洲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欧洲央行许多官员5月曾倾向于进行更大规模的加息,但最终同意加息25个基点,前提是欧洲央行表明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欧洲央行表示,这些官员中多数表示可以接受拟议的25个基点加息,但央行的沟通应该传达出明确的“方向性”倾向,强调在目前的前景展望下,进一步加息将是有必要的。 自去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已连续7次上调关键利率,累计加息幅度达到了375个基点,但远低于美联储的500个基点。欧洲央行启动加息的时间较晚,结束加息的时点也更迟。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欧洲央行不会停止加息,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市场曾猜测,若美联储暂停加息,欧洲央行可能会跟随。对此,拉加德回应称:我们在利率决策上不依赖于美联储,即使美联储暂停加息,欧洲央行仍然可能会继续加息。 6月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成本下降拉动,欧元区5月份整体通胀率从4月份的7%降至6.1%,低于分析师预期的6.3%,创下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在内的核心通胀率降幅也高于预期,从4月的5.6%降至5.3%。 尽管欧洲通胀形势有所缓解,但仍处于相对高位。欧洲央行强调,顽固的核心通胀“令人担忧”。在加息375个基点后,市场预计欧洲央行6月和7月还有两次幅度25基点的加息,一些欧洲央行官员甚至暗示9月可能仍需要加息25个基点。 非连续性加息或成“新常态” 随着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各大央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平衡抗通胀和防风险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或将跌入万丈深渊。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央行选择了非连续性加息。在4月暂停加息后,5月澳大利亚央行意外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85%,创下2012年以来新高,市场原本预期维持利率不变。澳大利亚央行表示,预计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会仍然坚定将通胀恢复到目标水平的决心。 (来源:澳大利亚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对此,澳大利亚央行解释称,7%的通胀率仍然太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到目标范围,中心预测仍是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使通胀回到目标区间的顶部。“预计2023年通胀率将达到4.5%,2025年中期将降至3%,加息有助于锚定通胀预期。委员会仍然警惕物价和工资进一步上涨的风险,首要任务是使通胀重回目标水平,委员会仍对通胀-薪资螺旋上升的风险保持警惕。” 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央行选择非连续性加息,例如愈发纠结的美联储。 5月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基点,这也是美联储为对抗通胀而连续10次加息,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升至5%~5.25%的16年高点。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删除了“一些额外的政策上调可能是合适的”这一关键指引,暗示官员们可能会在下一次会议上暂停加息。 (来源:美联储、21世纪经济报道) 但矛盾的美国经济数据让美联储官员头疼不已。一方面,通胀持续降温,近期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一些疲软迹象。另一方面,通胀下降速度仍难让美联储安心,劳动力市场也保持相对强劲。矛盾的经济数据也让美联储内部一度掀起了一场“鹰鸽大战”,6月是否加息一度分歧重重,市场的加息预期也剧烈波动。 在经历了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后,如今美联储官员已经愈发默契:既然前景难料,那不妨6月先暂停一次,后续再根据需要择机加息。市场预计接下来两个月美联储还将进行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而且更有可能是在7月。面对迷茫的未来,美联储观望式货币政策路径日渐清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82223597_121255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