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李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下调部分人民币存款利率。此外,多家中小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 这一趋势背后意味着什么?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曾刚认为,这是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过程。2022年9月,大型银行已经经历过一轮利率下调。在过去几年,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通过引导LPR利率下行,使银行贷款利率也随之下行,且下行幅度较大。但是,由于存款定价机制的原因,存款利率下行幅度远低于贷款利率。 由于两者变化趋势不同步,一些存款占比较高的中小银行息差收窄严重,对其盈利能力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资金成本下降才能继续支撑贷款利率的下行,才能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因此下调存款利率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此次调整会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让其更多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 此次调整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偏好会有怎样的影响?曾刚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理财市场由于净值波动导致产品规模下降,直到2023年二季度才开始明显回升,主要原因和存款利率下调有一定关系。选择资产配置方式,还是取决于投资者自身资金风险偏好,如果投资者仍然偏好低风险产品,尽管存款利率调降了,其可能仍旧会选择其他存款方式。再比如保险产品,尽管收益率高,但是资金封闭期更长,投10年拿到3%的回报和投2年拿2%的回报是不可比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去看收益,要看与之相匹配的投资产品的期限以及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