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8月16日-21日,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举办,大会以“开放创新聚享未来”为主题,设论坛、展览、大赛三大板块,聚焦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前沿趋势。论坛部分邀请了各个国家的学者分享各自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展览总面积4.5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5000平方米,16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600件展品亮相展会,60余款新品在本届博览会首发,数量居历届之最。 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零售价几十万元以内,被踢踹仍能保持平衡,运动性能全球领先,预计23Q4发货。 8月14日,小米发布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2,支持手势互动、语音控制、人脸识别、AIoT联动等,重量、尺寸相比上一代均有明显下降,核心伺服电机实现自研,感知与控制系统较为完善。 8月18日,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稚晖君与团队发布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半年内打造完成,落地成本预计控制在20万元以内。 8月25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正式亮相成都车展,极越01完成品牌发布后的首秀。同时,极越01的“8倍算力AI智舱”首次开放体验。 机器人是多自由度,可按照既定程序工作的机械设备。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根据形态不同可划分为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AGV/AMR等。其中,多关节机器人搭载不同功能的末端执行器后,工业多关节机器人可实现焊接,喷涂,搬运,检测等任务;协作多关节机器人可实现按摩,测核酸等功能。特种机器人主要负责巡检、带电作业等任务。 机器人赛道长坡厚雪,工业、服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行业三部曲。当前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销量主力军,三成长逻辑加持,景气度为通用自动化最高。工业、服务、人形机器人底层技术相通,技术突破后应用场景可快速铺开。 人形机器人设计是模拟人的行为其相关产业链环节包括AI 系统(大脑)、机器视觉(眼睛)、屏幕板(面部)、传感器(五官、四肢等)、执行器(四肢)等;机械产业链主要涉及机器人本体、机器人集成、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和驱动器)等。 工业机器人需求复苏,制造业升级需求前景广阔。《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 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典型代表,可提升产品制造的性能、速度和稳定性,顺应制造业升级大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二、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防科工局、矿山安监局等15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12月28日上午,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核心部件加速突破,整机性能持续增强;行业应用深入拓展,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介绍,《规划》主要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现状与形势部分,主要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集成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成就,分析了“十四五”及更长时期内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要求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到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主要任务部分,提出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五项任务,以及“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机器人+’应用行动”等四大行动。 保障措施部分,从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 三、行业现状 智能机器是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anthropomorphiCTAsks)的机器,通常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体,它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当今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5.8亿美元,2016-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5%。其中,工业机器人144.9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25.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65.7亿美元。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机器人市场也将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亿美元。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虽然在2019年期间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出现轻微下滑,但由于率先突破疫情影响,机器人市场呈现加速复苏趋势,大量“非接触”式服务也为机器人应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90.7亿元。 (一)工业机器人: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有力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据IFR统计,2020年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复苏,相比于2019年年装机量提升18.9%。预计2021年到445.7亿元,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突破589亿元。 (二)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城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在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下,2021年市场增速出现回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公共服务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市场规模及总体占比也将持续增长。预计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2.6亿元,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3年,随着视觉引导机器人、陪伴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三)特种机器人:使用场景持续扩展,应用市场蓄势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地质情况复杂,社会发展多元化特征明显,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5%。2021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90.7亿元,增速达到36.3%,高于全球水平。到2023年,特种机器人的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亿元。 四、分析 国金证券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2023年会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长期而言,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的重要变量,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已有成熟的技术、完善的产业基础。国产化进程持续进行,有望引领“机器人+”时代。 华金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具有相似的投资逻辑:1)技术路径类似,相关模型具有复用性。ChatGPT本质是文字接龙,人形机器人本质是文字/语言/各类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动作接龙,相关大模型可复用。2)国内外联动,软硬件结合,具备持续催化的条件。国内外有特斯拉、1XTechnologies、优必选、小米等诸多人形机器人公司,相关进展或是软硬件端的突破,均可形成催化。3)一条主链+多条支链。人工智能领域前期以OpenAI大模型为主链,后续有多条支链。我们预计人形机器人也将形成特斯拉为主链+多条支链的投资机会。4)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且均为0到1的投资阶段。 华金证券建议:重点关注零部件:电机、谐波减速器、力/力矩传感器。重点关注三类公司:1)在汽车领域与特斯拉有深度合作并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2)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和特斯拉达成初步合作。3)产品在细分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相关标的:绿的谐波、三花智控、拓普集团、鸣志电器、江苏雷利、步科股份、昊志机电等。 华鑫证券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演化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将进一步带动相关芯片和传感器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奥比中光、芯动联科、全志科技、长光华芯、永新光学、炬光科技等。 重要声明:以上内容由通达信公司整理提供,投资者使用前请予以核实,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