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全球股市在1月和2月遭遇大规模抛售。当时国际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国对其经济管理不善导致人民币贬值(资金流出导致外汇储备下降)令全球的经济复苏偏离正轨。随后全球市场在3月渐趋稳定,穆迪,标普两大评级机构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顿时,市场一片哗然,引起了广泛关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不“care”。 然而,在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后,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外流情况趋缓,通货膨胀数据稳定,同时各大机构也纷纷上调了一季度中国GDP增速预期。 市场的担忧到底有没有道理?楼部长的回应为何底气那么足?中国是不是金融市场动荡的“替罪羊”? 记者连线了驻纽约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分析师JOY,探明信用评级机构之所以将中国评级展望下调到“负面”的前后。 JOY一上来就对市场对于评级机构猜测予以反对。她告诉记者,当年2011年时,标普给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下调到了“负面”,当时美国方面甚至给标普制造了很多压力和“难堪”。如果按照市场的猜测,标普是美国的“后盾”,那当年标普完全没有必要给自己惹这样的大麻烦。 误解 另外,分析师出身的她告诉记者,标普的整个的评级系统和标准,研究数据方**是非常严谨的。她补充道“评级的下调是非常谨慎的。评级的参考由二个部分组成,一个是credit watch观察, 一个是Rating outlook展望。比如说,标普将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并不是说已经把中国的实际评级下调了。展望的下调本意上就是给市场一个信号和预警。等到真正的评级下调,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和过程观察,这是一个量和质的变化关系。至于数据和评级结果的参考依据,是每家评级机构自行长期的研究结果。不管穆迪或者标普调整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时,都会进行非常严谨科学的评估。对任何国家或者企业做出负面展望的结论,都是避免市场突然之间出现大的波动和动荡。给出风险指向,这个是评级机构主要的价值所在。” “这不是实质性的对中国主权评级的降级下调。如果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外流趋缓,通胀数据较为平稳,这些都是证实了我以上表达的状况--对展望的下调是引起市场的重视和预警,但不应该是引起市场过度恐慌的。” “实际上很多人对评级机构的研究工作并不了解”Joy 显得有点无奈。 美国之鉴 “具体来说,标普很少直接将评级下调的,比如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当时危机来的非常凶猛也迅速,所以标普直接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了。这种情况实际上非常少见。” JOY 补充道。 对于中国市场普遍的猜测,包括对穆迪和标普的揣测质疑,以及“中国是不是金融市场动荡的替罪羊”,她表示缄默,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事实上,目前标普仍然维持对中国主权的rating为稳定。我反复的强调,是展望的下调。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风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至于,惠誉为什么仍然保持对中国主权信用稳定的展望,她告诉记者每个评级机构都是独立的机构,他们的历史统计数据是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保障。 关于中国官员的回应,她表示不做评论“至于政府官员如何回应,评级机构并不做过多了解。市场对评级展望的下调其实应该保持理性和正确的理解,而不是莫名的恐慌。” 在凤凰财经第三方独家获取的资料中显示,标普将中国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速设定在6%,这低于IMF刚刚预测的6.7%。同时标普提出,政府和企业的财务杠杆率有恶化的趋势。资料中提到可能的问题是,中国会通过增加信用扩张以此确保6.5%或以上的经济稳定增长。比如将投资率增加到40%,这种趋势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坚韧性和抗冲击力,并且限制政府的政策选择,还有可能增加趋势增长率的急剧下降。记者发现,这份资料的措辞中立且出言谨慎,对中国政府的结构改革等措施对经济可能带来的益处给予了正面的评述和全面的综合评估。 |